通过观察,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行为,他们觉得老师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
是榜样,而且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做到。但是,榜样的行为很可能无法直接模
仿,因为这种模仿很复杂,必须先做一些练习才能做到。小提琴的弓法、花样
滑冰中优美的双前外一周半跳以及高尔夫中的成功开球,这些动作对老师来说
轻而易举,但对学生来说,往往要经历艰苦的学习过程才能基本完成这些动
作。在这方面,学生应当自己设定要达到的目标,并尽可能精确地控制自己的
练习进度。如果他们对练习的收获感到满意,那他们就可以自我鼓励;如果他
们没有实现预期,也可以自我惩罚。在自我鼓励时,学生可以允许自己吃点零
食(比如允许自己吃个冰激凌),或者允许自己做一件普雷马克所说的自己愿
意做的事情。(见第236页)各种形式的自我拒绝预期的消费品或者活动都适
合充当自我惩罚。比如,学生可以规定得到鼓励或者惩罚的条件:“如果我今
天能练习三个小时,我就去看电影或买一本新书,奖励自己。如果我没有达到
练习目标,今天晚上就给爸爸洗车!”
内在鼓励和内在惩罚。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的鼓励物刺激大多是物质形
式的,而伯纳德·韦纳等动机研究人员则强调成功与失败后产生的情绪上的后
果。(Weiner,1986)阿尔伯特·班杜拉也强调,人们自身可以制定强制性的
好坏标准,以评价自身的行为。(Bandura,1977;1989)个人可以用这些
标准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也是班杜拉所说的“自我调节”过程的一部分。如果
人们的行为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是正面的,那么人们就会自己感到满意,可能
还会感到高兴或自豪。这种情况就是内在鼓励,因为行为的结果是自己正面体
验到的感觉。比如,人们会因为成功做了一个好蛋糕而高兴,尽管没有别人在
场。相反,如果人们在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成绩时产生不满或失望,那
就会自己给自己内在惩罚。
可惜,行为的自我调节并不总是像人们希望的那样获得成功。这是因为有
意的奖赏不会自动成为鼓励;也不是所有有意的惩罚都能抑制行为。
例子
心理学家罗恩·阿什以轶事的形式讲述了他为戒烟作出的努力。(Ash,
1986)因为他受够了头发和衣服里的烟味,同时也考虑到健康的原因,首先吓
着他的是,只要一上楼梯就气喘吁吁,因此他决定运用自我调节的办法,通过
使用内在惩罚来戒烟。从此,他决心只在看枯燥乏味但很有名望的学术杂志
(比如《心理学公报》)时才抽烟。他以为,如果他成功地把抽烟与乏味联系
起来,那么想抽烟的愿望就会逐渐消失。在这种自我尝试开始两个月以后,他
还是在抽烟,而且一支没有减少。当然,他慢慢开始喜欢看学术杂志了。
一个改变自身行为的计划。虽然斯金纳宣称他有意控制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是
为了改变他们的行为,但是他的学生却发现,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可以改变自身
的行为。大卫·华生与罗兰·萨普推荐采取以下步骤,摆脱某种心理依赖:
1.选择需要改变的行为。这个计划框架内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列出想要改变
的行为方式,而且要列举尽量具体的事例,比如,多少是情不自禁地伸手拿烟
的动作、在就餐时间以外不停嘴地吃东西、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学习情
况。
2.记录目标活动的情况和频率。要尽量详细地记录进行目标活动的情况和
频率:在就餐时间以外吃了什么东西,吃了多少?是不是主要在晚上看电视的
时候?每天在什么时间学习?学习时间多长?有没有间断?
3.规定目标行为。为了能使行为逐渐向所希望的方向改变,应该设定现实
的目标。到这个星期结束,每天的抽烟量要减少到多少支?到下个周末,期间
还允许吃几次零食?在计划结束时体重减轻多少?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能达到
几个小时?
4.选择鼓励物。如果实现了每次设定的目标,就必须确定用什么东西奖励
自己。看一场电影?吃一两块美味的巧克力?与朋友一起打网球?
5.不断记录自己的进步。要详细记录想要进行的活动和不想进行的活动的次数。
6.达到目标行为后的奖励。如果达到了每次设定的目标,就可以给自己奖
励;如果没达到目标,必须诚实地对待自己并且放弃奖励。
7.不断检查,甚至修改所设定的目标。如果在自我控制的过程中发生变
化,那么,就存在继续努力的正当理由。如果没有进步,就应当检查所设定的
目标以及所选择的鼓励物是否合适。(Watson & Tharp,2001)
如果觉得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以独立完成这样的计划,那么找机会向专
业人士请教。行为治疗师受这方面的专门培训,他们可以帮助制定符合操作性
条件反射原理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