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断言,普通人只用了其全部潜力中极小的一
部分。与我们天性中本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我们的热情受到
打击,我们只运用了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极小的一部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就是人的恐惧心理。人的恐惧心理是很可怕
的,所以,我常对自己的学员说:“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苦苦哀求你多
宽限几天;而你就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畏惧他们。”
1912年,“泰坦尼克号”巨型海轮沉没在北大西洋冰海。正是在那一年,我
开始教授当众说话这门课程,当时的任务是为纽约基督教青年会夜校讲授“公开
演讲”。那段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正是它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关于说
话的知识,并促成了我的口才培训班的诞生。
在潜意识里拒绝与人交流或者害怕当众说话,并非某个人独有的心理,大
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除了训练班的成员,对大学生我也
进行过调查,80%~90%的学生都产生过不敢当众说话的恐惧感和与人交流的
畏难情绪。
这好像是在说“恐惧交流”是人天生就有的。的确如此,它是人与生俱来的
一个弱点,并且和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一个人的行
为表现较为稳定的基本特征。性格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在一
定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后,是难以改变的,所以才会有“江山易改,本性
难移”的说法。
有关专家曾对亚利桑那州的一对大学生孪生姐妹进行过观察研究。这对双
胞胎姐妹外貌相似,先天遗传素质完全相同,家庭生活和所受教育的情况也相
同。虽然这对姐妹一直在同一个小学、中学和大学接受教育,然而在遗传、教
育和环境如此相同的情况下,姐妹俩的性格却很不相同:姐姐善于说话与交
际,自信主动、果断勇敢;妹妹却相反,缺乏独立自主意识,说话办事总是随
同姐姐。有关专家找她们交谈时,也都是姐姐先回答,而妹妹只是表示赞同,
或仅仅是稍作补充。总之,姐妹俩的性格完全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父母在她俩中认定一个是姐姐,另一个是妹妹,从小
就交代姐姐照管妹妹,对妹妹负责,做好妹妹的榜样,带头执行长辈委派的任
务。这样一来,姐姐从小就形成了独立自主、善交际、较果断的性格,而妹妹
却养成了遵从姐姐的习惯。
这说明人的性格是受长期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但这并不
适用于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性格实际上是由心理状态决定的。也就是
说,如果一个成年人能改变自己的心态,那么他就能改变自己的性格。
正像如何提高当众说话的能力一样,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沟通交流都需要人
们克服畏惧、建立自信,这是实现更有效说话的前提。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在各种场合下发表恰当的讲话,博得赞誉,
赢得他人的喜欢,获得成功。
任何说话技巧在实施之前,都必须树立充分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给人一
种安全感,使你敢于与他人相处,敢于在任何非自由场合自由发表自己的看
法。一旦你的思想表达中充满了激情,那么即使在很小的场合,你也会努力地
搜索以前的经验,以此作为谈资。这样你的视野将会变得更加开阔,并对自己
的生命产生新的认识。
在我的培训班开课之前,我曾做过一个调查,让人们说出上课的原因以及
希望从这种口才培训课程中获得什么。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大多数人的中心
愿望与基本需要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回答是:“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
得很不自在、很害怕,这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
说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获得自信,能泰然自若地当众站起来,能随心所欲地
思考,能依逻辑次序归纳自己的思想,能在公众场所或社交人士的面前侃侃而
谈,做到明晰且有说服力。”
我要告诉你们的一个秘密就是,即使是职业演说者,也从来不会完全克服
登台的恐惧。
摘自《沟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