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记得,有人曾问过他们这样的问题:将来想做什么,将来不想做什
么?这个问题令人困扰,因为它似乎是矛盾的。事实上,一个人活着都希望不
要早逝,而希望长寿。但是同时,人们又给老年人的生活打上非常负面的标
记,相关的调查往往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老年人遭受疾病的折磨,有时必须忍
受感觉器官的明显退化,智力上远远落后于年轻人,而且记忆力也大不如以
前。这些特征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真的是贴切的吗?一个六七十的人的前景
真的这么暗淡,以致他们的生活质量差得不值一提吗?
早期研究对老年人衰退的夸张。有人认为,老年人的生活与智力和身体上
的衰退密切相关,这种看法不仅广泛存在于民间,而且过去也曾得到相关研究
的证实。比如,1933年一项关于青年人和成年人智力的研究就得出了这样的结
果。(Jones & Conrad,1933)当时人们发现,20岁的人得到的测试分值最
高。因此人们以为智力是缓慢地、但不断地下降的。绝大多数研究的对象主要
是那些在某个方面不太方便,从而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然而,只要集中研究那
些一开始就有残障的人就会发现,老年人大多被描述为虚弱的、贫苦的、不幸
的和无能的人。(Sherman,1993)
强调长处和增益的可能性。有些研究对琼斯和康拉德的研究成果作了批判性
的检验,证实智力发育并非很早就能达到顶点,更确切地说他们指出,有些人
甚至在高龄的时候仍然具有很强的智力。(Schaie,1974;1995)如果给
65—95岁之间的人提供解决相应问题的策略,那么,他们的空间和逻辑思维能
力仍然能够提高。(Saczynski et al,2002)在身体发育方面也表明,成年
人的保持绩效能力的时间比原来设想的更长。由于这种原因,许多心理学家在
此期间不再探寻成年期会发生哪些衰退过程,更确切地说,他们试图证明,成
年人在生活中能保持许多长处,甚至一如既往地具有增益的可能性。
(Cohen,1993)下面介绍他们在智力和身体方面的研究成果。
智力能力的发育。人的智力具有哪些特征,将在其他地方作详细介绍,所以
这里首先只谈结论:智力一方面能使人适应环境,另一方面能使环境满足人的
需要。许多人直到老年时期仍能利用智力的这种适应功能。当然,正如已经指
出的那样,如果把智力区分为雷蒙德·卡特尔称为一般智力的次要因素的“流
体”智力和“晶体”智力(Cattell,1971),那么,不仅存在增益,也存在损
益。
流体智力及其发育。所谓流体智力就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一个人是否
能够迅速而抽象地思维,怎样解答逻辑问题,都取决于流体智力;流体智力完
全是由工作记忆的过程决定的。(见第270页)在典型的智力测试中是通过类
比题(比如医生对病人,律师对什么人?)或者完成数字序列(如2-5-12-
27-?)来测试的。插图3.8展示的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流体智力的变化。

插图3.8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在一生中的变化。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初就开始减弱,而晶体智力直到老年还在增强。
如插图3.8所示,流体智力在成年早期结束后就已经达到最高值。
(Horn & Cattell,1967)流体智力从此是否会减弱,还有争议。克里斯托
弗·赫尔佐格和沃纳·夏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流体智力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保持
不变,比如50多岁至70多岁,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特质。
(Herzog & Schaie,1988)流体智力在晚年的减弱因为特殊脑细胞的减
少。(Cockburn & Smith,1991)借助专业方法(即PET扫描)可以研究大
脑各部分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发现,老年人前额大脑各部分的活动明显减少,
而大脑皮层的其他部分继续保持不变。(Grady et al,1995;West,
1996)活动减少的那部分大脑负责工作记忆(见第270页)和解答某些智力
题,从这部分大脑可以判断流体智力。其他智力直到晚年几乎不受影响。
晶体智力及其发育。晶体智力以知识为基础,这些知识来自经验并在很大程度
上反映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在智力测试中,通过解答以一般性知识和词汇理
解为内容的问题可以测试这种能力。借助于晶体智力可以回答日常生活中的许
多问题,比如支配每月的收入,在超市中找到需要的商品,在收款处交钱和使
用公共交通工具。在流体智力通常已经减弱时,晶体智力的能力仍能保持很长
时间(McArdle et al,2002),甚至在整个成年期还有所增强。(Schaie,
1993;Sinnott,1994)
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晶体智力——是记忆。如果没有早已
存储的,遇到问题可以迅速而安全地使用的知识,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处乱
不惊。晶体智力在成年期多少也有细微的衰退,这似乎与老年人经常挂在嘴边
的抱怨——记忆力越来越成问题——相矛盾。如果真的像这些人所说的,记忆
力衰退了,那么,他们在中年时处理日常问题的能力不早就受到严重影响了
吗?
记忆力的培养。人在记忆中保存那些目前已经获得的关于自己、他人和环
境的知识。如果没有这种能够记住之前学到的东西的能力,一个成年人就等同
于一个无助的新生儿。一个人失去记忆也会失去自己的身份。(见第121页)
因此,人们非常担心晚年记忆力会严重下降,甚至出现病态的下降。这种对晚
年会失去记忆的恐惧广泛流传。威廉·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中也借用贵
族雅克的口谈及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以这段古怪的多事的历史而告终的最后
一幕,是童年的再现,全然遗忘……”大多数人在到达成年晚期时记忆力一定
会明显衰退吗?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真的越来越难以记住新事物、不能再次想
起以前经历过的事情吗?
处理、存储和提取的区分。当人们想从记忆中提取一些他们之前从未记忆
过的内容时,也会经常抱怨记忆力不好。要更好地理解记忆力,就必须区分三
个基本过程。这三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比喻加以说明。如果在办公室里想把一份
档案归档,那就必须首先决定将它放入哪一个文件夹。“书面意向书”不能与
“账单”放入同一个文件夹。因此,在归档之前首先要作出决定,将一份文件
放入哪个文件夹。这个过程叫作“处理”。将文件贴上特定的标签归档之后,
就具备了把文件夹放回书架的前提,此后这份文件将与其他文件一起被保存或
“存储”在这里。以后再需要这个文件时,就可以在相应的文件夹里寻找;记
忆心理学中将最后一个步骤称为“提取”。如果没有将一份书面凭证归档或放
“错”了文件夹(放入了存储其他文件的文件夹),或者虽然归档正确,但是
在翻阅文件夹里的所有文件时粗心大意,那么,这份书面凭证就找不到了,或
花了很大力气才找到或提取。人们徒劳地搜肠刮肚,或费了很大劲才能想起某
件事,他们的这种困难同样可以用处理、存储或提取信息过程中的错误来解
释。(Zackset al,2000)
老年人在处理、存储和提取信息过程中的困难。为新的信息贴上一个合适
的“标签”,对于老年人来说要比年轻人困难得多。他们在本能上不愿意比如
按字母顺序整理学习材料或创建“备忘记号”。(Craik & Jen‐nings,
1992)如果让老年人回答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那么,与年轻人相比,尤其处
于劣势。
比如,如果给老年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复述的一组数字(2-8-4-6
-3-9-7-5),那么,他们在复述时并不会比年轻人出更多的错。但是,如
果另外要求他们倒着复述这组数字,那么,他们就会明显落后
(Craik & Jennings,1992),他们也许不具有年轻人那样的处理能力。
(Zacks et al,2000)
在存储过程中很可能记忆内容非常模糊,以致再也找不到。
(Giambra & Arenberg,1993)在提取信息的过程中,高龄老人自发回答
常识方面的问题(比如,爱尔兰的首都叫什么?谁是第一位联邦德国总统)比
较困难。但是,给他们提示几个选择答案,让他们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时,他们
的记忆力可以与年轻人一决高低。(Lovelace,1990)那么,他们真的感觉
到或主观想象到时间的压力时,他们会作出什么反应呢?
在真的感觉到或主观想象到时间压力时的记忆能力。年轻人大多能毫不费
劲地比较迅速地想起记忆的内容。在智力测试中通常都有时间规定,必须在规
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成年人岁数越大,他的记忆力在答题是受时间压力的影
响就越大。相反,如果让老年人有机会“平静地”答题,那么,他们的记忆能
力又会与年轻人不相上下。当然,即使有充足的时间,年轻人的记忆力还是优
于老年人。(Arenberg & Robertson‐Tchabo,1977)
但是,时间限制并不一定是由外部设定的。如果老年人参加相对轻松的聊天并
且发现,他们不能迅速地,而是要花好长时间才能想起要找的概念,那么,他
们就会激动,这又会额外增加他们从记忆中提取内容的困难。如果给老年人一
片镇静剂,(137)缓解他们内心的激动,同时减轻他们的恐惧,那么,他们
的记忆力会明显改善。(Eisdorfer et al,1970)没有动力学习看似没有意义
的内容。在学习班上经常会介绍一些学员不会很快觉得有意义的内容。记住这
些内容需要额外的努力。参加这种班的年轻人也许能记住这些没有意义的内
容,但是老年人大多没有动力去记忆这些内容。他们不愿意为那些他们认为没
有用处的内容耗费精力。他们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样,在回答一英里等于多
少英尺的问题时说,“我不知道。我两分钟内就能在任意一本工具书中查到答
案,为什么要浪费精力来记这些东西?”(Papalia et al,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