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现在说的的是非问题与宗教、哲学或道德等方面的是非概念完全不
同。这里的重要研究对象是你,是你的是非观念怎么会使你精神不愉快这一
问题。一般而言,你的是非观念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应该”标准。在这方面,
你或许有着一些不确切的认识,例如:你可能认为,所谓对的就是好的、合
理的,而所谓错的则是坏的、不合理的。其实,这种认识是荒谬的,因为世
上根本不存在这种意义的“是”与“非”。这种“是”本身有一种保证:你如果以特
定的方式做某件事,就肯定可以成功。然而,这种保证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
的。从现在起,你可以将某个决定视为不同的、有效的或者是合理的,但如果
你将其视为对的或错的,那你就掉进了一个负能量陷阱,即“我一定要保证事事
正确’如果某个人或某件事出了差错,我就要不高兴”。
你需要找到正确答案的心理,同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寻求稳妥心理可能有
一定联系。这也许是你愿意将事物绝对化的一种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你总是
会将世界划分为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黑与白、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事
实上,要将世界上的事物都这样绝对地分类往往是不可能的。
聪明人通常都游荡在模糊的中间地带,他们轻易不会明确地说对或错。这
种喜欢黑白分明的倾向在家庭生活及其他各种人际关系中最为明显。你或许会
注意到,人们平常进行的讨论总是会发展为辩论,最后无非是要证明 一方是正
确的,另一方是错误的。人们常常院“你总认为自己一贯正确”
或者“你从不认错”。但是,在日常讨论中,往往不存在是非间题。人是各不
相同的,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倘若非要证实一方是正确的,结局必
然是中断思想交流。
现在,只有改变以是非标准衡量一切的思想方法,才能跳出这一陷阱。
例如,克里福德每天都在家里与妻子争吵。我向他建议说:“不要总是力图向你
妻子表明她错了,你不妨只同她讨论讨论,而不去辩明谁对谁错。只要你不再
强求她接受你的意见,你也就不必自寻烦恼,不必为证实自己的正确而无休止
地争吵了。”其实,各种是非观念都代表着一种“应该”框眶。这些条条框框会妨
碍你成长,使你无法与正向的能量联结起来。当你的条条框框与他人发生冲突
时,尤为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