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抑郁是影响着几百万人的沉重负担,并且在西方国家变得更加普
遍,在那些经济越来越“西方化”的发展中国家中也如此。40年前,抑郁症的首
发年龄平均为40~50岁;而如今则是20多岁。在专栏1-1统计数据则显示了这
个问题在当前的规模,没有什么比看到抑郁倾向于复发这个事实更令人震惊的
了。经历过抑郁症的人中至少有一半人会复发,哪怕他们看似完全康复了。在
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抑郁症发作之后,复发的风险上升到80%~90%。那些在
20岁前发病的人的复发风险更高。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三个——马克·威廉
姆斯、辛德尔·西格尔、约翰·蒂斯代尔都是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对抑郁
症的治疗和研究,希望找出其原因。
当今抑郁症的罹患率
◎大约12%的男性和20%的女性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患上重性抑郁。
◎重性抑郁第一次发作的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童年晚期或
青春期经历第一次完全的抑郁发作。
◎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大约5%的人口正在经历这种严重程度的抑郁。
◎有时候,抑郁症会持续;15%~39%的患者在症状开始后的一年里依旧有临
床抑郁,22%的人在两年之后依旧抑郁。
◎每一次的抑郁发作都会把个体罹患又一次发作的风险提高16%。
◎在美国,有1000万人在服用抗抑郁药物。
我们认识到,其中一个最关键的事实在于,那些有过抑郁经历的人和没有
体验过抑郁的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抑郁会在大脑中铸造一条悲伤心境和
负性思维之间的联结,因此,即便是普通的悲伤也会唤起严重的负性思维。这
个发现为我们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开阔了视野。几十年前,诸如阿伦·贝克
(Aaron Beck)那样的科学先驱就领悟到负性思维在抑郁症中扮演着首要的
角色。贝克和他的同事令我们对抑郁症的理解向前跨了一大步,他们发现心境
非常强烈地受思维的塑造——驱动着我们情绪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
信念或阐释。而现在我们知道这看法还不够全面。不仅仅思维能够影响心境,
在抑郁个体中,心境也可以影响思维,并令低落的心境越发地低。对我们中容
易陷入抑郁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有创伤性的丧失就足以令其再一次陷入这个漩
涡中;即使是很多人可以轻松对付的那些平常生活中的困难,也有可能令之开
始滑入抑郁症或持久的、日复一日的烦恼中。而且,如接下来的篇章所述,该
心境与思维的联结变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在有些时候,甚至难以被个体觉
察到的、短暂或微小的忧伤都足以触发导致抑郁症的负性思维。
难怪有那么多人感到无法把自己拉出深渊,无论如何努力尝试。我们不知道是
在何处开始下跌的。
不幸的是,我们越努力地想找出究竟是如何到此境地,反而把自己拉得越
低,成为一个令情绪下沉的复杂机制的一部分。我们努力想理解自己,却带来
更多问题,而非带来答案。何以至此呢?这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它起始于对抑
郁症之结构及其四个维度(情感、思维、躯体感觉和行为)的基本知识。我们
经由这些维度来应对生活事件。要理解抑郁症的结构,关键是要明白这些不同
的维度是如何交互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