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效应。目前还没人有把握地认识到,在人类身上能否将经典条件反
射成功地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当然,经典条件反射至少能够部分地解释安慰剂
的作用。所谓安慰剂效应就是给测试对象服用一种仅仅含钙的物质,这种物质
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明显的作用,但能减缓大多数不舒服的症状,因为测试对
象希望得到这样的效果。该怎样解释安慰剂效应呢?病人会把能减轻他的病症
(UCR)的某种药物(UCS)与一个灰色的圆瓶子,甚至与医生的治疗室或者
白大褂(CS)联系起来。有了这种体验之后,单是灰色的圆瓶子或医生的白大
褂就能引起条件反应(CR)。(Ader,1997)比如,借助这种安慰剂效应还
能降低人体中的血糖含量。(Stock‐horst et al,2000)
生物学准备心理。加西亚在研究中还取得了一个另外的认识:巴甫洛夫认
为,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只要适当地与无条件刺激建立联系,就都能成为条件刺
激,而加西亚认为情况要复杂得多。一只老鼠喝了糖水以后(由于辐射)会感
到恶心,从此就学会不喝糖水;相反,光学或声学刺激在老鼠身上就不能成为
条件刺激。如果喝了糖水以后再给以能引起疼痛反应的电刺激,那么,它们就
不会讨厌糖水。从当时的许多观察研究中可以看出,各种动物都明显具备一种
生物学准备心理,随时准备快一些或慢一些学会(S-R)联系。比如,在通常
情况下,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可以使人非常容易地对蛇或蜘蛛产生恐惧;而且对
这些动物的恐惧一旦形成条件反射就很难消除。(Soares & Ohman,
1993)相反,门把手或立体声装置、鲜花或者贝壳则很难成为引起恐惧的条件
刺激。(Cook et al,1986;Ohman & Soares,1994)人类在进化的过程
中显然已经学会很快发现那些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动物并产生恐惧的感觉。
(Ohman et al,2001;Ohman & Mineka,2001)现代人类的祖先在史
前时代是猎人或采集者,他们一定经常同毒蛇和毒蜘蛛作斗争。这些天生就知
道躲避攻击者的祖先的后代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并且比其他没有这种遗传配
置的人更能繁殖后代。而现在,许多人不再惧怕毒蛇和毒蜘蛛,是因为他们遗
传了早在史前时代就已获得的适应能力。(Cosmides et al,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