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道德判断力发育的观点。让·皮亚杰在研究儿童的思维
发育时就怀疑,孩子对规则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会改变,是怎样改变
的。皮亚杰在家乡日内瓦的街道上散步时看到一群孩子在玩玻璃球,这时,有
一个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游戏规则是怎么来的?”,于是他问孩子们,
“你们可以随便改变规则吗?”(Piaget,1932)
他律道德。五岁的孩子在回答皮亚杰的问题时说,规则来自权威,也可能
来自上帝或者父亲,因此不能改变。如果谁想改变,那他一定会受到惩罚。这
个年龄的孩子的判断行为更多的是根据行为将要导致的结果,而不是根据产生
这些行为的意图。皮亚杰认为这些孩子具有“他律”道德,因为根据他的观
察,这些孩子在作出评价时确信,他们应当接受外部的“规定”。比如,学龄
前儿童会怎么评判这样一个小女孩呢?这个小女孩在妈妈外出时偷偷跑到厨房
偷吃蜂蜜,但是不幸把一个杯子碰到了地上,打破了。而这些孩子会怎样评判
一个小男孩呢?这个小男孩在开门时,不小心碰倒了一个装有15个杯子的托
盘,玻璃碎片撒了一地。他们的评判是非常一致的:打碎15个杯子的人比打碎
一个杯子的人更“不听话”。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会考虑造成损失时的情况。
自律道德。孩子稍大一些,大约到十岁时,才会认识到,规则是公众约定的结
果。他们这样说,为了能够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必须同时考虑
外部情况。皮亚杰认为,这就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他们已经会区分行为的
动机和结果了。
在年幼的测试对象看来,不小心打碎15个杯子的孩子与一个在擅自行动
(偷吃蜂蜜)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的孩子相比,应该受到更为严厉的处
罚。而在许多成年人看来,这是非常不公正的评判。我们可以期望他们在今后
的发育中能改善对公平的理解吗?这个问题是劳伦斯·科尔贝格提出的,他与皮
亚杰一样,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育的著名学者之一。
科尔贝格关于道德判断发育的观点。劳伦斯·科尔贝格,像皮亚杰一样,给
测试对象讲述人们经常处于道德冲突之中的故事。(Kohlberg,1985;
1987)下面是一个最有名的故事:
例子
海因茨的困境。在欧洲有一位妇女,罹患无法治愈的癌症,生命垂危。根
据医生的诊断,只有一种药物可以帮助她。一位当地的药剂师不久前发现了这
种药物包含的高效物质。生产这种药物本来成本就很高,但是这位药剂师想要
高于生产成本十倍的价钱。病人的丈夫海因茨费尽心机筹措所需要的钱,但是
只筹到一半。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贱卖药物或者先给他药,
余款以后再还,以救他妻子一命。但是,药剂师拒绝了,并且说:“我研发了
这种药物,现在我就是想靠它挣钱!”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铤而走
险,为他妻子偷取这种救命的药物。该怎样评价海因茨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采取
的行为呢?
道德发育的六个阶段:
科尔贝格给不同年龄的孩子讲完这个故事后,他不想要他们回答,海因茨
的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也就是说,赞成和反对偷药的测试对象可能不相上
下。科尔贝格感兴趣的是这样的问题,他们怎样为各自做出的决定进行辩护。
最后,科尔贝格检查了他们的回答并发现,他们根据的是三种不同的道德水
平,每种道德水平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前常规层面。在这一层面上作出道德判断的时候,肯定他人(通常是权
威)宣布的规则。这一层面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皮亚杰的他律道德(见第100
页)。在这个层面的第一阶段,测试对象明显希望避免惩罚。比如,他们认
定,海因茨不该偷药,因为这可能会让他坐牢。在第二阶段作出的判断就会暴
露自私自利的愿望,其实是希望,做好事有好报。比如他们可能会作出这样的
判断,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他的妻子在成功治愈后会表示感激的。
常规层面。在这个阶段,由于之前与他人的接触,现有规则或法律会引起
孩子们内心的思考。在第三阶段,男孩和女孩明显努力地博得他人的肯定,努
力做一个“听话的男孩”或“可爱的女孩”。科尔贝格认为,孩子们在第四阶
段作出的判断是一种“遵纪守法和循规蹈矩”的行为。他们可能会为偷药的行
为辩解,因为否则就违背了不惜任何代价都要保护生命的戒律。但是偷盗也是
不可取的,因为偷盗明显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后常规层面。在这个层面上,孩子们不会像从前那样不加批判地接受现有的
规则。达到这个层面的人以一般的内在道德价值为取向,而内在的道德价值的
有效性不取决于他人的认同。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可以根据抽象的原则判断对
或错。在第五阶段,人们在作出判断时虽然也认为现有法律成问题,但为了社
会的利益还必须尊重。比如,在海因茨的问题上,他们可能会说,他不应当偷
药;虽然药剂师的决定应该受到谴责,但是他的财产是不可侵犯的;这是对他
人权利的普遍尊重。在第六阶段作出的判断表达的完全是可能违背现行法律的
个人标准:“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人的生命比世俗的法律更重要。”在科尔
贝格看来,最后这个阶段是一种理想状态。科尔贝格在去世前不久从他的阶段
顺序中删除了最后这个阶段。
在现代心理学中,是否在道德上区分男孩和女孩,或者男人和女人的讨论
仍然非常活跃。卡罗尔·吉利根再次提出了男人的道德和女人的道德的问题。
(Gilligan,1982;Gilligan & Attanucci,1994)吉利根解释说,男人喜欢
在作出道德判断时以“男人的”价值观(公平和正义)为取向,而女人强调的
是“女性的”价值观(同情,社会责任与关心)。因此,安提戈涅努力隐含着
一种女人的道德,相反,克瑞翁的决定隐含着一种男人的道德。吉利根指责科
尔贝格说,他在评价男人和女人对于冲突的回答,比如他们怎么看待海因茨的
问题时,低估了女性的道德。女孩们在表达对他人的社会责任时,她们的道德
发育是处在第三阶段,而男孩以平等和公平等抽象价值为取向,说明已经达到
第五个阶段。然而,吉利根的指责经得起严格的检验吗?
在个人遇到恐慌时关心是主要的。总的说来,多次验证都没有证明科尔贝格低
估了女性对道德冲突的反应。人,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在作出评判时都是以公
平和同胞的责任价值为取向的。(Oser & Althof,1997)母亲和父亲在他们
的关心和公平的取向上也没有根本的区别,双方都喜欢关心自己的孩子。
(Clopton & Sorell,1997)关心取向取决于个人遇到的恐慌,而不是取决
于性别(Nunner‐Winkler,1995);可见,男人和女人并不是生活在不同
的道德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