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教育广义地说,就是通过开展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
动,帮助和 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知道如何达到这样的目的,从
而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学会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以达到保护
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学校是心 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中的心理健康
教育,则是指教育者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要 求,通过适当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个性,增强其面对
未来可能受到心理冲击的适应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更关注如何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力,充分发挥人的潜
能和创造性,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
的发展性目标为主, 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
运行系统应该既包括心理教育 也包括心理咨询,但学校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它应
以教育为主,如果单靠心理咨询,使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化”,就违背了学
校教育的性质,也不适应当前我国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生人数众多,而专职心
理辅导教师极少,不能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强烈需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预防精神疾病,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调査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中约1/5左右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
的心理行 为问题,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自二十世纪八十年
代中期开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促使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展开。我国中小学相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
健康教育纳人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中,并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
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动因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
疾病的发生。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 的有效方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
需要而开展的教育 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
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 各种压力、如何有效地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
更有效、更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
健康的发展。因此,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
目标。从本质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以班主任、科任教
师的日常教 育教学工作为切入点,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心理健康教
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
教育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改革 和补充。学科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将社会文化和知
识传递给学生,其局限性在于常常难以顾及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需要,难以发
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心理教育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其以个体发展为基本出发
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